吉安新聞網訊 3月18日,記者從吉安海關獲悉,1至2月,我市民營企業進出口值145.6億元,增長53.7%,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96.3%,成為全市外貿增長的最主要拉動力量。
一直以來,我市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,不斷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,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用政策提效,拓寬民營企業開放新通道。我市深入實施RCEP進企惠企項目,支持企業傳統優勢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擴大出口,并將電子信息產業列為“一關一品”項目促進加速集群,打造“鏈長制”升級版。1至2月,全市共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583份,簽證金額2367萬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34.64%和19.3%,幫助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500余萬元;電子信息產業出口值68.5億元,同比增長37.3%,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8.3%。
服務提質是我市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。為了幫助全市加工貿易企業發展,我市積極支持擴大企業集團加工貿易模式改革范圍,加工貿易同比增長50%以上,有效降低了貨物流轉的成本。同時,我市深入開展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專項行動,出臺實施“三促一優”助力振興、助企紓困的發展服務品牌。
“我們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之前需要兩周才能完成的料件流轉,在‘集團保稅’監管模式下,我們集團內各公司之間實現了保稅料件自由流轉,既保障了生產進度,又節約了流轉產生的稅金,降低了生產成本。”這是江西立訊智造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張世敏對獲批適用“集團保稅”監管模式后的感言。據了解,在吉安海關的積極支持下,江西立訊智造有限公司成為江西首批適用該政策的企業,自獲批適用“集團保稅”監管模式以來,該企業累計開展集團項下保稅料件自由流轉75批次,幫助公司節約稅金、物流成本共計1350余萬元。
此外,為提升企業通關效率,我市建立海關作業效能提升、企業通關應急響應、整體通關協作配合等機制。應用“關企e聯通”“洪關一點通”平臺,優化辦事流程,疊加預約通關、預約查驗、延時加班、專用通道、綠色通道等服務措施,深化關地企三方協作,提升通關效率,確保通關順暢,為民營企業走出國門“加油助跑”。
文/劉偉、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段江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