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全省公安機關“三大專項行動”開展以來,井岡山市強化憂患意識,樹牢底線思維,錨定“排查得早、管控得住、化解得了、處置得好”的工作目標,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,“四力同驅”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,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的防火墻,全面提升維護社會穩定能力。
堅持常態走訪 提升矛盾糾紛掌控力
該市聚焦全要素網格,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,將該市258個綜治網格優化調整,關聯55個警格,實施“1+1+N”標配組隊劃片包干,并制定走訪調查、信息采集、隱患排查、矛盾調解、治安預警等工作聯動流程圖,實現“警格”與“全要素網格”無縫銜接,逐步確立“矛盾格中調、風險格中控、案件格中防、要素格中采、服務格中優”大共治格局。
齊壽建是茨坪鎮土嶺村的一名兼職網格員。2月23日,齊壽建在網格日常走訪時,發現半畝方塘民宿的建設方和施工方因勞資問題產生糾紛。齊壽建通過警務微信群將這件事上報給責任區民警嚴昕鵬,隨后,在齊壽建、村干部、責任區民警的共同努力下,順利解決糾紛。
注重風險評估 提升矛盾糾紛研判力
針對家庭矛盾、鄰里糾紛等各類頻發矛盾,及時進行分類匯總,聯合鄉鎮、街道、村(居)委會等定期對各類不穩定因素、苗頭性問題和可能引發群眾性事件的風險源點,進行穩定風險評估,并提出疏導化解和處置措施。
3月7日,古城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,古城工業園在建新廠址施工過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,造成工業園區與古城鎮城邊村接壤區域揚塵問題嚴重,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。民警掌握情況后,立即到現場查看,并向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反映村民訴求,經協調后,施工方安排專人每日對相關區域進行灑水除塵。
整合資源優勢 提升矛盾糾紛化解力
警力有限,民力無邊。井岡山市在推進紅色治理中,吹響紅色號角,凝聚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,構建起“1+4+N”的群防群治模式,著力解決小矛盾、小問題、小糾紛、小摩擦、小投訴“五小”問題,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。
柏露鄉白石村劉某忠的新房地基與村道靠得太近,同村村民劉某龍擔心劉某忠新房建起來后,導致原有的村道變窄。劉某龍便要求劉某忠往里縮建50厘米左右,劉某忠不同意,為此雙方發生激烈爭吵,各不相讓。3月15日,新城區派出所民警在出警過程中,及時聯合柏露鄉政府、白石村村委會,通過3個多小時的法、理、情疏導教育,劉某忠同意將宅基地縮建50厘米,作為今后共同過道使用,避免了該起鄰里糾紛升級激化。
突出法規宣傳 提升矛盾糾紛引導力
“我們在校園里、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矛盾糾紛,一定要尋求合法合理途徑解決,不能頭腦發熱、意氣用事……”新城區派出所民警日前在井岡山中學開展校園法治宣講中說,希望學生們運用法治思維妥善處理矛盾糾紛,并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。
該市堅持“以防為主,調防結合”的工作思路,將一些矛盾糾紛及案件作為反面宣傳案例,通過以案說法,促使群眾遇事時冷靜對待,互相謙讓。同時,積極向群眾宣傳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《民法典》等法律法規,主動向群眾進行普法宣講,著力提高群眾的遵紀守法意識和自我控制力,從根源上減少矛盾糾紛調解阻力。
文/胡智強、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吳廣城